網(wǎng)站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新思想 > 五位一體 > 黨建篇 > 正文

“互稱同志”本不該成新聞

11月23日有媒體報道,日前河南新鄉(xiāng)市政府發(fā)文,要求全市國家工作人員,不論是領導干部,還是普通工作人員,相互不稱官職,一律稱“同志”。這一消息很快引發(fā)關注和議論,成為一個新聞熱點。很多人肯定這一做法,認為國家工作人員互稱“同志”,有利于消除等級“官”念。但也有人質疑是否可行:你敢叫領導一聲同志嗎?

黨內互稱“同志”,原本是黨的重要規(guī)矩。從中共一大建黨開始,互稱同志已是黨內慣例。新中國成立后,中央曾專門發(fā)文,要求“今后對擔任黨內職務的所有人員,一律互稱同志”,“黨內要互稱同志,不稱官銜”。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重申了這一原則:“堅持黨內民主平等的同志關系,黨內一律稱同志。”

新鄉(xiāng)市出臺的文件,把范圍擴大到了國家工作人員。文件根據(jù)市委常委會精神,要求在公文運轉和正式會議場合中,國家工作人員一律稱“同志”。按說這也比較正常。國家工作人員雖說不一定全是黨員,但能夠參與到公文運轉或出席正式會議的,通常以黨員居多。這個文件所反映的,仍是黨內應互稱同志的一貫原則。

之所以這一做法成為熱點,是由于在很長一段時期,黨內互稱同志的做法,已被不少人忘于腦后。這一稱呼所體現(xiàn)的黨內民主氣氛、官民平等原則,在現(xiàn)實中更被大大扭曲。部分黨員干部受傳統(tǒng)“官本位”以及市場經(jīng)濟所帶來的不良風氣影響,把同志、同事間的稱呼長官化、庸俗化、江湖化。不管在什么場合,包括在黨內會議上,“某書記”“某某長”“某某總”等稱呼掛在嘴邊,習以為常。哪怕沒有官職的普通干部,到了地方或基層,在稱呼上也會自動升級為“某某長”“某某主任”之類,因只稱同志叫不出口。有的甚至稱領導為“老大”“老板”,稱屬下為“哥們”“兄弟”。這樣稱呼久了,忽然之間要求黨內以同志相稱,有些人肯定不習慣,何況還要擴大到國家工作人員,自然就成了新聞熱點。

互稱同志,本不該成為新聞,現(xiàn)在卻確實值得關注。表面看來,這只是一個稱呼問題,實際上事關黨內民主風氣和正常黨內關系的形成,事關干部良好作風和宗旨意識的養(yǎng)成,也事關黨群關系和黨的整體形象。言必稱官職,在干部之間、黨員之間,叫出了等級感、距離感:你高我低,你主我次;在干群之間、黨群之間,叫出了官僚氣、老爺風:普通黨員感覺領導干部高高在上,基層群眾感覺上面來的都是官,與老百姓差異大。尤其有些干部本就官氣十足,這“書記”那“某長”“某總”地一叫,甚至被馬仔似的部下稱為“老大”“老板”,就更易頭腦發(fā)熱飄飄然,擺官架,打官腔,擅權專斷,拒絕監(jiān)督,害人害己,后患無窮。

大家互稱“同志”,至少能提醒領導干部,你不過是黨內一員。雖然在工作上是上下級關系,按職權不同該服從的服從,但在黨內則是同志關系,彼此要平等相待。分工有不同,職務無貴賤,應相互尊重、相互監(jiān)督、相互制約。這不僅有利于拉近領導干部與普通黨員的感情距離,也有利于黨在群眾中的形象。正所謂“稱一聲職務隔一層,喊一聲同志近一分”。

當然,要達到這種互稱同志的理想狀態(tài),還需要一定過程。要在國家工作人員中普及同志稱呼,更需加倍努力。道理人人都懂,實行起來卻難。領導稱屬下“同志”相對容易,部下敢稱領導為同志,一是領導本身要開明,二是還需要相應的硬性規(guī)定。新鄉(xiāng)市的做法比較靠譜,它首先在公文運轉和正式會議場合做規(guī)范,比較容易操作,不難監(jiān)督檢查。時間久了,形成習慣,或有可能推廣到日常工作及生活中,形成良好風氣。

不過,即使大家以同志相稱了,能否帶來黨員意識和宗旨意識的增強,還有賴于黨內政治生活的持續(xù)規(guī)范和對權力監(jiān)督不斷加強。否則,稱呼能帶來多少變化,效果不宜高估。要知道,“書記”一詞,在馬克思的時代,意味著最低的事務級、辦事級小勤務員,馬克思用它來做工人階級政黨負責人的稱呼,本意是要黨的官員做黨的服務員、做人民的公仆,但是后來誰敢把書記不當官?黨內怎樣互稱很重要,但要真正做到意識到位、黨內平等,還是制度靠得住些。不然,習慣于奉承領導的人,還會想出稱呼的新花樣,消解互稱同志的正能量。

[責任編輯:趙光菊]
標簽: 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