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聯(lián)理論研究室主任、文藝評論中心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主席兼秘書長龐井君
6月29日上午,由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志社、中共林州市委主辦,人民論壇網(wǎng)、中共林州市委宣傳部承辦,人民智庫提供課題支持的“紅旗渠精神與中國夢”理論研討會在北京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召開。以下為中國文聯(lián)理論研究室主任、文藝評論中心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主席兼秘書長龐井君的現(xiàn)場發(fā)言。
非常高興參加今天的研討會。在今天全國上下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個節(jié)點,召開這個研討會很有意義,我主要從理論角度談一點對紅旗渠精神的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的講話中提到,要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展現(xiàn)中華審美風范。同時他也提出,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文藝作品。他去年在中國文聯(lián)十大、中國作協(xié)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又要求我們文藝工作者目光再廣大一些、再深遠一些,向著人類最先進的方面注目,向著人類精神世界的最深處探尋。我覺得總書記的講話非常深刻,探討紅旗渠精神也可以有多種角度和多種視野。
探討紅旗渠精神,我們可以從歷史的眼光來看,也可以從政治的眼光來看。我們今天對紅旗渠精神的實際化概括就非常好。
探討紅旗渠精神,我們可以從美學的眼光來看。現(xiàn)在要拍的電視劇《紅旗渠》是一部藝術作品,首要標準應該是美學的和藝術的標準,如果不是美學的和藝術的,就失去了藝術本身的魅力和價值。
探討紅旗渠精神,還要放在一個廣闊的人類的精神史當中來看。我們的視野不能狹窄、胸懷要寬廣,在一個狹隘的框框內(nèi)分析終極人類史是沒有前途的。我們要像習總書記所說的,要向著人類精神世界的最深處探尋,這就要求我們有一種人類的視野。
探討紅旗渠精神,我們還需要有一種未來的視野。當今社會飛速發(fā)展,在全球化的影響下社會迎來大轉(zhuǎn)型,我們整個國家、全人類面臨的未來的挑戰(zhàn)是非常嚴峻的,有一些方面的前景也是非常不確定的。我們在這種格局下需要堅守什么樣的價值?這是需要我們深思的。
探討紅旗渠精神,我們還可以從人性的角度來看。它彰顯了什么樣的人性之美?人性當中哪些最優(yōu)秀的東西,在紅旗渠精神中得到了體現(xiàn)?我們探討紅旗渠精神,應該從各個方面、各個層面的角度來進行分析。
今天我主要從審美和美學的角度談一點看法。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當中提出要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這樣一個具有很強學理性的命題。我認為,這個命題包含兩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精神,另一個是1840年以來中華民族在推動自身命運的變革和偉大的社會轉(zhuǎn)型當中,在我們共產(chǎn)黨人身上最集中體現(xiàn)的那種革命審美精神。我覺得這兩個方面都需要深入挖掘。
對于革命審美精神,我們進行了很多的概括,一般來講是由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重大運動命名的。比如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紅旗渠精神、改革開放精神等等。那么與中國傳統(tǒng)的美學精神相比,我們的革命審美精神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呢?能不能有一個概括?我認為是可以的。
所謂革命的審美精神,在藝術的價值維度當中,最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一種力量。舉個例子,日本人侵華的時候,西南聯(lián)大的學生從長沙到昆明的路上收集了很多民歌,之后寫成了《西南采風錄》,聞一多為此書欣然作序,在序里特別贊揚了兩首民歌。從一般意義的道德價值觀來看,這兩首民歌是有問題的,但在當時聞一多說,日本人已經(jīng)把鋼刀架到我們民族的脖子上了,我們民族需要一種原始的野性,他從這兩首民歌里發(fā)現(xiàn)了這種野性,他覺得這是我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非常需要的一種力量。
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認為,我們今天殘存下來的人類,絕大部分已經(jīng)不再具備超感官的感知性。藝術作為一種審美力量,是可以有這種感知性的。我們今天對于紅旗渠精神的傳承,首先可以像喬總那樣,在現(xiàn)實中以實業(yè)精神進行傳承,帶領我們的老百姓追求富強、幸福的生活。另外,我們可以探尋紅旗渠精神在那個特殊年代展現(xiàn)出來的革命力量和審美精神,需要我們以時代、歷史的眼光審視,以藝術的方式進行傳承、升華、凝練,將這種精神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