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動態(tài) > 正文

美麗而瀕危的珊瑚礁

珊瑚是低級海生動物珊瑚蟲分泌的碳酸鈣(礦物結構為方解石)骨骼,或稱軀殼、珊瑚體。珊瑚蟲以捕食海洋中的細小浮游生物為主,并吸收海水中的鈣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碳酸鈣(石灰石),變?yōu)樽约荷娴能|殼。這些軀殼(骨骼)上無數的小孔,就是珊瑚蟲安身立命的“家園”。無數的珊瑚蟲聚集在一起生長,吸取海水中的碳酸鈣組成它們共同的“家園”,并固定在海底,從而形成了珊瑚。成千上萬的珊瑚蟲骨骼經過日積月累,最終形成“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珊瑚礁。

珊瑚礁是世界上豐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在海洋中,珊瑚礁雖然只占據不到0.2%的面積,卻養(yǎng)育了1/4的海洋生物種類,還有近1/3的海洋魚類生活在其中。珊瑚礁的生物多樣性是珍貴且無可替代的。另外,珊瑚礁不僅是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高效的天然防波堤。一項新研究發(fā)現,由于退化的珊瑚礁不能有效阻擋海浪,到本世紀末一些地區(qū)襲擊沿岸的海浪高度將達到現在的兩倍多。正常珊瑚礁的結構非常復雜,表面崎嶇不平,充滿裂縫和坑洼。這使它們能打碎海浪,通過摩擦消耗海浪的大部分能量,降低抵達海岸的海浪高度。因此,保護珊瑚礁、維持其復雜結構,對于減少氣候變化帶來的災害非常重要。

但是,現在珊瑚礁正面臨著自然威脅,造成珊瑚礁退化的原因主要來自兩方面:從自然角度而言,海水升溫、珊瑚疾病、長棘海星暴發(fā)使多彩繁盛的珊瑚礁變成了荒無“魚”煙的白色墳場。

另一方面,珊瑚礁的危機更多來自人類活動,比如,人類向海洋中大量排放污水會造成近海海水富營養(yǎng)化,導致藻類和浮游植物密度上升,海水透明度降低,形成赤潮。這使得珊瑚體內共生藻的光合作用被抑制,珊瑚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遭到破壞。珊瑚礁還面臨著過度捕撈、環(huán)境污染和海岸工程破壞等人類活動的威脅。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人類就束手無策了,比如,科學家研究發(fā)現,食草系魚群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珊瑚礁白化。當某一區(qū)域的珊瑚礁遭遇非常嚴重的白化問題時,珊瑚會被另外一種海藻覆蓋,而這種海藻會阻止珊瑚繼續(xù)生長,如果這個時候在周邊投放一群食草系魚群,那么這些海藻就能被消滅掉。同樣,減少海水污染也是幫助珊瑚復蘇的有效手段。人們眼下做的努力還遠遠不夠,珊瑚礁還需要更加清潔、更加健康的海水環(huán)境。

而對于退化嚴重的珊瑚礁來說,其自我恢復能力衰退,還需要通過人為手段加速與輔助珊瑚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恢復。例如通過增加幼體補充數量、有效培育成體及提高底播移植存活率等方法,人為增加造礁石珊瑚數量,提高珊瑚礁恢復力。而在尋找珊瑚生態(tài)系統(tǒng)恢復方法的同時,我們也要喚醒更多人的環(huán)保意識,消除導致珊瑚退化的因素,減少對珊瑚的破壞。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chuàng),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趙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