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理響中國 > 正文

陳來:孟子與廉政建設

怎樣從孟子思想出發(fā)談廉政建設?在我看來,孟子思想是從完整人格的追求來切入的,雖然孟子直接講到廉政的并不多,但是他的大部分思想都與廉政教育有關。其中最重要的是孟子對理想人格的推崇、倡導。

“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恒心就是指穩(wěn)定的價值觀體系,有沒有穩(wěn)定的價值觀是“士”與庶民的不同。庶民無恒產(chǎn)則無恒心,所以一定要為老百姓置民之產(chǎn),讓其有穩(wěn)定的產(chǎn)業(yè)和生計,才能使他們有穩(wěn)定的價值觀。所以庶民的首要問題不是思想教育問題,而是保證其產(chǎn)業(yè)和生活溫飽,使其道德觀念有物質和生活的基礎。士的恒心和價值觀則不因產(chǎn)業(yè)有無而有無,不是直接依賴于生產(chǎn)生活質量,也不是直接依賴于環(huán)境變化。這樣理解的“士”及其價值觀特點,既描述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也寄托了孟子的理想。

孟子又講,“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士”和其堅持的道義,在今天來講,就是強調黨員領導干部的基本覺悟。這是孟子對“士”的一般性強調。

孟子還講,“士何事?”士到底是干什么的,“窮”時無事做,“達”時事情做不過來,但孟子回答是“尚志”。何為“尚志”?《盡心上》有曰:“仁義而已矣”。“志”代表主觀思想狀態(tài)和動機。“尚志”就周易所說的“高尚其志”,追求心志高尚。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不斷提升我們的思想境界,這就是尚志。“士”的特點不同于百姓,其恒心不依賴于產(chǎn)業(yè)和環(huán)境,而且是以尚志為目的,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所以,我們今天講孟子與黨風廉政建設的關系,我覺得重要的一點就是把孟子關于對士的人格的尊崇和修養(yǎng),轉變?yōu)槲覀兘裉煲环N自覺的政德和修養(yǎng)。

孟子除了講“士”,還講“君子”。“士”有時與“君子”相通,可以說,“君子”就是達到高度自覺的士。

一般講,黨風廉政建設往往強調在一個基本的教育層次,就是讓他不敢腐,要了解哪些是禁令,哪些是紀律不許可的東西。這個層次很重要,是基本的。但孟子更強調人的高度自覺,這個覺悟狀態(tài)應該是黨風廉政建設更加根本的保障。它不是講幾條禁令,而是綜合的覺悟,綜合的人生觀,人格的提升。

孟子講君子,“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君子對仁義基本價值的踐行,如同我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他不是把仁義看作外在的規(guī)范,一種律令、外在的要求,強迫自己去履行、貫徹和實行,而是把仁義看作是人類內在的本性。我做這件事不是被外界社會強迫去做,而是順由我自己的本性,自主地去實踐它,這種狀態(tài)才是達到君子的水平。所以,孟子對廉政的解決,不是從一個個別的德行(比如說廉潔這么一個德行),而是從人格整體、士的整體要求、君子全德的方面,整體提升人的品格和覺悟,包含廉潔奉公和廉政建設。如果從黨風廉政建設的角度說,孟子的特點不是從一件具體事或一個具體德行,像只講廉潔主題,它是更注重通過整體思想覺悟的提高來解決。我個人體會,這是孟子思想對當前黨風廉政建設的一個啟發(fā)。

孟子強調:“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達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三天下”和“三不能”,集中體現(xiàn)了士君子宏大和弘毅的境界,“三天下”可見其胸懷廣闊,“三不能”可見其士君子所代表的凜然正氣。

孟子所講的人格,不僅包含我們今天講的強調自由獨立的人格,而且還強調正大的人格、道義的精神,應該說這二者互為一種補充。僅僅講自由獨立的人格,雖然也是很珍貴的,但那還是不夠的;同時我們還要有“三天下”、“三不能”、正大的心胸和道義的力量,這是孟子思想的特點。有了這樣的心胸,士君子才能有浩然之氣。這樣的人所體驗到的身心精神狀態(tài)是一種至大至剛的氣,能夠塞于天地,也就是文天祥所講的“天地有正氣,于人曰浩然。”正氣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社會正能量,所以,孟子思想里充滿了道德正氣,有滿滿的正能量,這一點永遠富有時代意義。

文天祥說“士氣所磅礴,凜然萬古存”,孟子思想里凜然大義的心胸和人格,應該說是孟子對儒家價值觀人格精神表達的重要貢獻。

(作者為清華大學國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焦楊]
標簽: 反腐倡廉   孟子思想   黨風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