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黨建創(chuàng)新 > 黨建小百科 > 正文

黨的組織路線的形成與發(fā)展

中國共產黨作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無產階級先鋒隊,從建黨之初,就致力于建設一個組織嚴密、紀律嚴明的無產階級政黨。黨的建設與黨的事業(yè)發(fā)展,首先是黨的組織建設與組織發(fā)展問題,黨的組織路線是在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推進黨的事業(yè)發(fā)展的過程中提出并不斷豐富發(fā)展的。在建黨百年之際,認真總結黨的組織路線的發(fā)展演進,有助于深刻把握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的科學內涵與基本要求、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提高黨的組織力、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形成黨的組織體系建設

1921年中共一大在確立黨的綱領基礎上,明確指出了吸納黨員的標準與程序,開始建構黨的組織體系,要求凡是有黨員五人以上時必須成立委員會;超過十人的地方委員會,應設財務委員、組織委員和宣傳委員各一人;超過三十人的,應由委員會的成員中選出一個執(zhí)行委員會。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出臺了第一部黨章,將“組織”單列一章闡述,初步確立了五級黨組織體系,自下而上依次為黨小組、地方黨支部、區(qū)執(zhí)行委員會、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這一黨組織體系一直延續(xù)到中共四大。到了中共四大,黨章明確規(guī)定:基層機關凡有黨員三人以上均得成立支部,將二大黨章規(guī)定的“黨小組”升格為黨支部、地方黨支部升格為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從而形成“四級”黨的組織體系,即黨支部、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區(qū)執(zhí)行委員會、中央執(zhí)行委員。

在建黨初期,黨的組織建設的相關要求主要體現在黨的代表大會的決議與黨章要求中,尤其是集中體現在組織問題決議案中。從中共二大到中共五大,分別形成了3部針對黨的組織建設的決議案。其中,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及其隨后通過的《對于組織問題之議決案》,對建黨初期黨的組織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中共四大明確提出無產階級領導權與工農聯盟問題,革命形勢發(fā)展迫切需要進一步建立完善黨的組織體系、擴大黨員隊伍規(guī)模。1925年10月,中央擴大執(zhí)行委員會通過的《對于組織問題之議決案》強調指出:“在現在的時候,組織問題為吾黨生存和發(fā)展之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把力爭引導工人、小手工業(yè)者、知識分子、農民中有覺悟的先進分子參加革命視為“吾黨目前之最重要的責任”。要求執(zhí)行使黨群眾化的組織路線,“擴大黨的數量,實行民主的集權主義,鞏固黨的紀律”。就此,黨的組織迅速發(fā)展、黨員人數迅速增長,實現了黨從最初的組織宣傳小團隊向群眾性政黨的歷史跨越。

明確提出黨的“組織路線”

隨著中共五大黨員規(guī)模突破5萬,已變成了真正群眾的黨,黨的干部問題、組織路線與組織紀律問題才真正浮出水面。1927年6月中共五大黨章開始將民主集中制確立為“黨的指導原則”,并增設中央與省監(jiān)察委員會、加強黨的紀律建設,把監(jiān)察委員會的職責定位為“鞏固黨的一致及權威”。中共五大《對于組織問題議決案》開始關注干部問題,強調“本黨迅速的發(fā)展,黨的干部人才缺乏而幼稚,我們的黨部自然沒有完備的組織和鞏固之可能”。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與大革命失敗以后,建黨初期與革命初期的經驗教訓使我們黨深化了對組織建設與革命道路的認識,即要想推翻舊政權、取得革命勝利,必須全面加強黨的組織與領導,爭取與組織群眾,以武裝革命推翻舊政權。1928年中共六大,明確把“爭取群眾”作為當時的總路線;同時,六大黨章明確把“民主集中制”確立為黨的組織原則,并明確使用“黨的組織系統”一說、將其作為黨章第三章的標題,《組織問題決議案提綱》則明確使用了“組織路線”一詞。中共六大首次明確使用了黨的“組織路線”概念、初步形成了黨的組織路線理論。

1938年在延安召開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了與黨的政治路線相適應的組織路線。毛澤東在《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中,強調“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沒有多數才德兼?zhèn)涞念I導干部,是不能完成其歷史任務的”,把“堅持而有計劃地培養(yǎng)大批的新干部”作為當時的“戰(zhàn)斗任務”,要求必須關心黨的干部、必須善于識別干部、必須善于使用干部、必須善于愛護干部,必須堅持革命立場、奉行“任人唯賢”的干部路線。毛澤東的上述講話,不僅比較系統地論述了黨的干部政策、把干部隊伍建設作為黨的組織路線的核心內容,而且明確提出并確立了“才德兼?zhèn)?rdquo;的干部標準與“任人唯賢”的干部路線。1945年中共七大,劉少奇在《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中結論性地指出,毛澤東同志的正確的建黨路線,“首先著重在思想上、政治上進行建設,同時也在組織上進行建設”。同時強調指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的政治路線,也是我們黨的根本的組織路線”,這就歷史地形成了黨在革命時期的群眾路線觀與組織路線觀。

新時期黨的組織路線的發(fā)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提出并實行干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等“四化”方針。鄧小平明確指出,“黨要管黨,一管黨員,二管干部。對執(zhí)政黨來說,黨要管黨,最關鍵的是干部問題”。

從組織建設情況看,干部“四化”方針成為改革開放以來黨的組織路線、干部路線的核心內容,干部隊伍建設成為組織建設的關鍵內容。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專門增加了“黨的干部”一章(第六章),明確規(guī)定:“黨的干部是黨的事業(yè)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黨按照德才兼?zhèn)涞脑瓌t選拔干部,堅持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并且要求努力實現干部隊伍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從改革開放以來黨的組織建設的發(fā)展變化看,除了著力強調按照“四化”方針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外,還有兩個重大發(fā)展變化。一是從2000年開始確立新的黨員標準,要求把“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自覺為黨的路線和綱領而奮斗、經過長期考驗、符合黨員條件的社會其他方面的優(yōu)秀分子吸收到黨內來”;二是“兩新”組織黨建與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成為新時期黨的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

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的科學概括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的組織建設,在2018年7月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作出科學概括,明確指出了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即“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著力培養(yǎng)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著力集聚愛國奉獻的各方面優(yōu)秀人才,堅持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任人唯賢,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堅強組織保證”。這一科學而明確的概括,既實現了組織與人的有機統一、目的與手段的有機統一,又充分體現了組織體系、組織結構與組織功能的有機統一,豐富了黨的組織路線的內涵與外延。

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的科學概括豐富了黨的組織建設的基本理論、明確了新時代黨的組織建設的重點任務、發(fā)展方向與基本要求,完善了黨的建設基本理論框架,使黨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群眾路線都具有了明確內涵、具體內容要求,共同圍繞黨的建設主線來推進黨的建設。這一科學概括,既是對黨的組織建設的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更是對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從嚴治吏的成功經驗的理論升華;既具有明確的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又大力加強黨的組織法規(guī)與制度建設、致力于實現黨的組織建設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黨的組織建設,黨中央制定出臺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選舉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選舉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工作機關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單行本)》等一系列事關黨的組織體系建設的黨內基本法規(guī),為貫徹落實黨的組織路線、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法規(guī)制度保障。

中國共產黨百年建設與發(fā)展歷程表明,高度重視黨的建設是我們黨的顯著特點,大力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重中之重,正是因為我們黨在任何時候都高度重視黨的組織體系建設、黨員隊伍與干部隊伍建設,才使得我們黨發(fā)展壯大成為世界上組織最為嚴密、黨內法規(guī)制度最為健全、紀律最為嚴明、黨員數量最多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

[責任編輯:張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