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明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目標。推進網絡文明建設,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斷增強社會動員力、向心力和凝聚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動力、有力輿論支持、良好文化條件。
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掌握網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互聯網日益成為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主陣地、主戰(zhàn)場、最前沿。推進網絡文明建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掌握網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一是要占據網絡意識形態(tài)主陣地。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網絡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億萬網民,用黨的百年奮斗成就和歷史經驗激勵億萬網民,確保黨旗始終在網絡空間高高飄揚,使黨的主張和聲音成為網絡主旋律、最強音,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通過互聯網“飛入尋常百姓家”。二是要引領網絡輿論風向標。集中打造一批理論宣傳平臺,創(chuàng)作一批理論傳播作品,主動釋義理論困惑、解析理論內涵、澄清理論誤解,及時回應網民關切、關注網絡輿情、遏制網絡謠言,推動黨的理論、方針和政策直達億萬網民,讓社會主義主流文化思想成為網絡輿論的風向標,引領網絡文明建設行穩(wěn)致遠。三是要構建網絡媒體新格局。依托互聯網新技術,推進媒體融合發(fā)展,實施移動優(yōu)先戰(zhàn)略,著力構建立體化、分眾化和差異化的媒體傳播矩陣,實現不同媒體間的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為黨的理論傳播提供豐富的載體和通道。
堅持人民至上,精心構筑網上網下同心圓。網絡是人民的網絡,網絡空間是億萬網民共同的精神家園。推進網絡文明建設,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精心構筑網上網下同心圓。一是要筑牢共同思想根基。利用黨和國家重大活動、節(jié)慶日、紀念日等載體,精心做好“四史”等網上宣傳教育,全面展現黨的百年奮斗成就和歷史經驗,生動詮釋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厚植億萬網民愛黨、愛國和愛社會主義的情感,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根基。二是要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持續(xù)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深入挖掘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內涵和價值內核,推出一批特色品牌和原創(chuàng)精品,打造一批“現象級”傳播產品,全方位展示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滿足億萬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和底氣。三是要深化網絡道德培育。強化新時代網絡文明實踐,深入實施“爭做中國好網民”工程和網絡公益工程,組織喜聞樂見的網絡文明主題活動,開展網絡文明志愿者行動,引導億萬網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網絡空間中的違規(guī)違法現象,讓互聯網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營造天清氣朗的網絡環(huán)境。
堅持依法治理,傾力打造網絡文明生態(tài)圈。網絡空間是現實社會的延伸和拓展,絕不是法外之地。推進網絡文明建設,必須堅持依法治理,傾力打造網絡文明生態(tài)圈。一是要健全網絡治理法規(guī)。結合互聯網技術的新特征和網絡媒體發(fā)展的新趨勢,加快完善互聯網法律法規(guī)體系,規(guī)范網絡主體行為,細化平臺確權定責,健全網絡不文明現象投訴舉報機制,為網絡空間治理提供穩(wěn)定可靠的制度保障、規(guī)則保障和程序保障,全面推進網絡治理現代化。二是要強化網絡技術管理。按照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公共倫理道德要求,重點強化對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支付、人臉識別等新技術研發(fā)和應用的規(guī)范管理,從技術源頭上補齊短板、堵住漏洞,促使網絡技術契合法律規(guī)范和公共倫理,保障網絡空間的有序運行,為億萬網民共筑美好精神家園提供技術支撐。三是要凈化網絡生態(tài)環(huán)境。堅持依法治理網絡空間,加強互聯網行業(yè)自律,壓實網絡平臺主體責任,促進網絡產業(yè)健康規(guī)范發(fā)展,大力推進“清朗”“凈網”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網絡違法犯罪,深化整治網絡空間不文明行為,切實樹立文明網絡新風尚,維護好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構建健康向上的網絡生態(tài)。
堅持合作共贏,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網絡空間需要世界各國共同應對風險挑戰(zhàn),共同承擔治理責任,共同分享治理福祉。推進網絡文明建設,必須堅持合作共贏,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一是要推動網絡文化國際交流。積極打造中國網絡文明傳播平臺,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展示中國形象,不斷增強中國網絡文化的影響力。搭建好網絡文化交流平臺,促進世界各國開展網絡文化交流,推動網絡文化在交流互鑒中取長補短、創(chuàng)新發(fā)展,達到“和而不同、美美與同”。二是要促進網絡技術國際合作。圍繞互聯網發(fā)展的技術難題,與各國開展網絡技術聯合攻關,加快推動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網絡空間的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和安全化進程,實現信息資源互聯互通,促進互聯網高質量跨越式發(fā)展,更好造福人類社會和各國人民。三是要參與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積極融入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深化網絡空間國際對話與交流,營造有利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網絡環(huán)境。同時,主動應對互聯網發(fā)展風險和挑戰(zhàn),通過跨國跨境合作嚴厲打擊網絡攻擊、網絡恐怖主義等違法犯罪行為,攜手構建和平、安全、有序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注:本文是江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編號:19KS1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張偉,南昌工程學院黨委(院長)辦公室副主任、博士研究生;程宇昌,南昌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