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黨建創(chuàng)新 > 思政實踐 > 正文

【思政實踐】善用北京冬奧文化資源 引導學生堅定文化自信

思政實踐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收入了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2月3日至2022年5月10日期間的講話、談話、演講等109篇,在“發(fā)揚北京冬奧精神,加快建設體育強國步伐”這篇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系統(tǒng)闡述了胸懷大局、自信開放、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共創(chuàng)未來的北京冬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充分挖掘利用北京冬奧文化資源,堅定文化自信,更加自信從容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對青年學生進行文化自信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因此,思政課發(fā)揮關鍵課程作用,要充分挖掘利用北京冬奧文化資源,引導青年學生不斷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充分挖掘北京冬奧文化資源

文化自信是主體對自身文化價值的認同、肯定、堅守和踐行。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動人的精神底色。作為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青年學生是否具有文化自信,不僅決定著青年學生自身的成長成才,而且關系著黨和人民的事業(yè)發(fā)展、關系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簡稱北京冬奧)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既有場館設施等物質(zhì)遺產(chǎn),也有文化和人才遺產(chǎn),這些寶貴精神財富為思政課教學提供了鮮活素材。因此,思政課鑄魂育人,引導青年學生堅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充分挖掘北京冬奧文化資源。

第一,冬奧會開閉幕式滿載中華文化精髓。北京冬奧開閉幕式文化內(nèi)涵豐富,滿載中華文化精髓。北京冬奧會開閉幕之日,恰逢中國二十四節(jié)氣之“立春”和“雨水”,“春雨”滋潤大地,萬物復蘇,生機勃勃;二十四節(jié)氣凝聚著中國人獨特的自然智慧,蘊含著中國人的生命觀、價值觀和宇宙觀,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農(nóng)耕文化的精髓。“雪花”是貫穿冬奧開閉幕式的重要元素,體現(xiàn)了中國元素和奧運精神的融合;開幕式的迎客松和閉幕式的折柳枝,體現(xiàn)出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國式浪漫。因此,北京冬奧開閉幕式滿載中華文化精髓,向世界充分展現(xiàn)了中華文明的無窮魅力。

第二,冬奧場館設施造型融入中華文化。北京冬奧場館設施造型獨具匠心,巧妙地融入了中華文化。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的造型設計融入了我國傳統(tǒng)器物“如意”,是中國文化元素與體育建筑的動感融合;首鋼滑雪大跳臺“雪飛天”的設計融入了敦煌壁畫“飛天”元素,彰顯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兼容并包、融會貫通;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雪游龍”的造型設計靈感來自中華文化的圖騰“龍”,從空中俯瞰猶如一條蜿蜒的游龍盤踞在山脊之上;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寓意深厚,自西漢開辟古絲綢之路,成為中西方連接的商道,2000多年后,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成為北京冬奧會標志性建筑。

第三,冬奧吉祥物會徽等蘊含傳統(tǒng)文化。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設計靈感源于國寶大熊貓和中國燈籠,“冰墩墩”將文化要素與冰雪運動融合,并賦予了現(xiàn)代文化屬性,“雪容融”融合了大紅燈籠造型和剪紙藝術,中國春節(jié)喜慶祥和特征相契合。北京冬奧會徽“冬夢”“飛躍”,以漢字“冬”“飛”為原型,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與冰雪運動有機結合。北京冬奧火炬“飛揚”遵從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火炬造型盤旋向上,暗含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之意,祥云圖案是中國向世界致以吉祥的問候,盡顯深厚底蘊的中華文化。北京冬奧體育圖標30枚“小紅人”,主要以篆刻藝術呈現(xiàn),融合書法與篆刻藝術,有機結合了中華文化與冰雪元素,厚重與精深的中華文化得以充分體現(xiàn),充分展現(xiàn)了北京冬奧之“中國特色”。

第四,冬奧頒獎元素飽含中國文化之美。北京冬奧獎牌為“同心”,形象來源于中國古代同心圓玉璧,牌體由圓環(huán)加圓心構成,意為“五環(huán)同心,同心歸圓”,形象表達了中華文化“天地合·人心同”的內(nèi)涵。頒獎花束采用“海派絨線編結技藝”手工制作而成,獲獎運動員定制版紀念品分別以“冰墩墩”“雪容融”為主體設計,融入“歲寒三友”元素,象征著生命的堅韌、頑強、旺盛。中國傳統(tǒng)繪畫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服裝圖案和配色構思,冬奧會制服就是移動的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向世界展現(xiàn)了中國服飾的魅力。

在傳承弘揚中增強文化自覺

第一,增強文化自覺。思政課以北京冬奧為媒,以冬奧文化為橋,引導青年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必須首先增強文化自覺。文化自覺是民族、政黨、國家等主體對文化的覺悟、覺醒和對文化價值的判斷與選擇,主要有三層內(nèi)蘊:一是尋“根”,即對“根”的找尋與繼承;二是反思,即對“真”的批判與發(fā)展;三是創(chuàng)建,即對發(fā)展趨向的把握與指引。文化自覺作為一種精神力量,決定著民族、國家和政黨的前途命運。因此,思政課用好北京冬奧文化資源,引導青年學生深刻認識中華文化的民族特點、歷史地位和發(fā)展規(guī)律,不斷增強文化自覺,主動擔當弘揚中華文化的歷史責任。文化自覺是一個艱巨的過程,要以認識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觸到的多種文化為基礎,確立自己文化在多元文化世界中的位置,與其他文化取長補短,建立一個有共同認可的基本秩序和共處守則,實現(xiàn)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第二,找尋傳承文化之“根”“脈”。思政課用好北京冬奧文化資源,教育和引導青年學生找尋、守護、傳承文化之“根”“脈”,增強文化自覺。任何文化都有既有的傳統(tǒng)和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tǒng)、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文化基因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最核心內(nèi)容,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內(nèi)心深處,滲透在中華民族的血脈里,成為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支柱,生生不息,薪火相傳,至今還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共同發(fā)展的根脈和靈魂。因此,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堅實根基。增強文化自覺,既要找尋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根”,也要保護傳承好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這個精神命脈,增強文化認同和價值認同。

在守正創(chuàng)新中堅定文化自信

思政課用好北京冬奧文化資源,堅定文化自信,教育引導青年學生既要守正創(chuàng)新,也要開放包容,加強文化交流互鑒。

第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主義是立黨立國、興黨強國之本,也是文化發(fā)展之本。文化是價值觀的載體,從根本意義上說,文化自信的核心是價值觀自信。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馬克思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國形態(tài)。思政課用好北京冬奧文化資源,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引導青年學生在情感上認同、在心理上敬畏,在實踐中踐行。

第二,始終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能夠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和底氣。思政課用好北京冬奧文化資源,講好中國故事,引導青年學生堅持唯物史觀,面對當今世界多樣文化的交織交融、碰撞激蕩,一方面必須堅持中華文化的民族性和獨立性,恪守中華文化的主體性,始終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建構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另一方面要辯證分析和科學對待,不僅要認識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階級性、時代性和局限性,擇其不善者而去之,去其糟粕,而且要深刻認識文化的先進性,擇其善者而從之,從中汲取智慧和營養(yǎng),積聚綿延向上向善的力量,傳承中華文化基因,為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奠定文化根基,讓文化自信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第三,堅持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形態(tài),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底氣。文化自信需要有底氣,但有底氣并非文化自信。馬克思指出:“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要把握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挖掘利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資源,結合新時代的實踐新要求加以升華改造,賦予其現(xiàn)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第四,堅持開放包容和交流互鑒。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人類歷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交織融合的宏偉畫卷。中華文化具有民族性、包容性、先進性和開放性。思政課用好北京冬奧文化資源,教育和引導學生立足本國,既要不忘本來,禮敬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革命文化,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要面向未來,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根鑄魂,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爭做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同時要面向世界吸收外來,堅持開放包容、交流互鑒,尊重世界各國各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注重與世界其他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交流互鑒,更加自信從容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國價值、中國精神、中國力量,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以文明交流互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

北京冬奧是體育盛會,也是文化盛會,中華文化與奧運文化和合共生,北京冬奧開閉幕式、賽場內(nèi)外,中華文化元素無處不在,向世界展現(xiàn)中華文化的魅力,進一步提振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彰顯了文化自信。思政課要充分挖掘利用北京冬奧文化資源,引導青年學生找尋、守護、傳承文化之“根”“脈”,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和底氣,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者:田玉敏 天津農(nóng)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本文系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項課題“結合‘基礎’課程培養(yǎng)大學生文化自信研究”(TJSZZX17-026)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張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