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wǎng)·國家治理網(wǎng)> 黨政干部談治理> 正文

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基層落地生根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近年來,山東省壽光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在倡樹倡導、教育引導上下功夫,在解決問題、服務群眾上下功夫,在制度建設、加強保障上下功夫,全力弘揚正能量、培育新風尚,全民文明素養(yǎng)持續(xù)提升,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入選國家鄉(xiāng)村振興示范縣創(chuàng)建名單。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把倡樹倡導、教育引導作為切入點,著力在深入人心、入腦入心上求實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育什么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凝結(jié)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又蘊含著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價值目標,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是凝聚民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否彰顯生命力和引領力,取決于其能否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能否真正為群眾所認同。

堅持把教育引導、輿論宣傳作為基礎性工作,區(qū)分層次、突出重點抓宣傳宣講。建立了媒體宣傳、社會宣傳、百姓宣講、景觀教育四個體系,全媒體設立專題專欄,廣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立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黨史學習教育、傳統(tǒng)文化等8支宣講團,聘請美德健康宣傳大使,依托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云講堂”等平臺載體,分眾化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革命傳統(tǒng)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傳統(tǒng)文化等宣講。在鄉(xiāng)村社區(qū)、城市街區(qū)建設主題公園、美德游園,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構(gòu)建起立體生動的宣傳宣講體系。

堅持把黨員干部示范引領作用發(fā)揮作為引領性工作,持續(xù)強化理論武裝,提升黨員干部素養(yǎng)。堅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計劃、黨員干部教育培訓主體班次,使黨員干部全面深入領會其精神實質(zhì),自覺加強黨性錘煉,以身作則、以上率下,推動“三個倡導”的行為規(guī)范和具體要求轉(zhuǎn)化為實際行動,用黨員先鋒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引領社會風氣,促進社會形成講道德、重修養(yǎng)、尚廉潔的良好氛圍。

堅持把抓好青少年等重點人群教育作為先導性工作,扎實推進立德樹人,著力育德培魂。在大中小學校實施“全環(huán)境立德樹人”工程,建立思政教師和心理輔導教師兩支隊伍,構(gòu)建以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傳統(tǒng)文化、心理健康為主體的新時代思政教育課程體系,推出了“紅柳先鋒”“三圣文化·紅色領航”等一批思政工作品牌。同時,根據(jù)山東省倡樹新時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工作部署,抓住家長這個關鍵群體,在村(社區(qū))試點開辦“美德健康家長學校”,組織退休老干部、老教師等,定期給家長上課。既講教育子女之道,也講孝親敬老之道;既注重發(fā)揮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作用,也積極開展世情、國情、黨情、民情教育,從家庭、家教、家風入手,引導家長、青少年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樹立良好家風。

從壽光的實踐看,宣傳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要抓住“講什么、對誰講”這個關鍵,更要把“怎么講透講好、講到群眾心里”作為根本,找準倡樹倡導、教育引導的切入點,不斷創(chuàng)新講的形式載體、路徑模式,才能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入腦入心。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把解決問題、服務群眾作為出發(fā)點,著力在主動擔當、引領踐行上求實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zhì),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活實踐,體現(xiàn)著當代中國人的生活目標、生活秩序和生活準則。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基層落地生根,要踐行新時代群眾路線,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jié)合起來,既解決實際問題又解決思想問題,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活情景和社會氛圍。

堅持從辦好群眾最關心、最需要的實事好事著手,樹立文明新風尚。近年來,我們持續(xù)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著眼群眾需求訴求,圍繞為老、為小、為困難群體、為需要心理疏導和情感慰藉群體、為社會公共需要“五為”志愿服務,創(chuàng)新開展公益創(chuàng)投大賽,培育孵化志愿項目,累計推出品牌項目132個,真正把好事辦到了群眾的心坎上。比如,針對獨居老人,推出了“叮咚上門”助老志愿服務驛站,市區(qū)1000多名獨居老人“一人一檔”,志愿者每周電話詢訪、每月上門探訪。對高齡、失能等特殊困難的老年人,每天電話問候或上門看望,很多老人把志愿者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圍繞孝親敬老、村居養(yǎng)老,創(chuàng)新開展“敬老餃子宴”“敬老生日宴”,基層黨組織每季度組織黨員和志愿者,為老年人包水餃、送演出、陪拉呱、免費義診等。在村(社區(qū))開設“老年食堂”,為老年人提供一日兩餐,既解決了家庭養(yǎng)老的大難題,又形成了孝親敬老的良好風尚。截至目前,全市注冊志愿者達到26萬余人,占全市總?cè)丝诘?0%以上。

堅持從解決群眾的煩心事、鬧心事著手,破除陳規(guī)陋俗,推進移風易俗。近年來,針對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大操大辦、惡俗婚鬧等問題,我們制定《紅白公事辦理標準》,將“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列入村規(guī)民約,極大減輕了群眾負擔。對惡俗婚鬧,堅持關口前移,突出黨員干部、婚慶機構(gòu)、村(社區(qū))三大主體,組織民政、公安、市場監(jiān)管等部門聯(lián)合下發(fā)《關于開展婚慶陋習整治活動的通告》,實施黨員干部“兩帶頭”、婚慶機構(gòu)“三告知”、村(社區(qū))服務“四倡導”、婚慶舉辦“五嚴禁”專項行動。特別是對婚慶機構(gòu)違規(guī)行為一律從嚴治理,從源頭上解決了惡俗婚鬧難管難治的問題。

堅持從管長遠、見長效的事著手,建立公約規(guī)范把移風易俗成果固定下來。近年來,我們廣泛發(fā)動群眾,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村規(guī)民約,成立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以“一約四會”樹立正確價值導向,使群眾心有尺度、行有準則,引導群眾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同時,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了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出臺《“反對浪費、文明辦事”移風易俗行動十條措施》,構(gòu)建全覆蓋教育培訓、全流程標準規(guī)范、全方位關愛服務、全鏈條評價監(jiān)督體系,推動移風易俗落地生根、深入人心。移風易俗表面改的是舊規(guī)矩,實則改變的是落后的思想觀念。近年來,壽光市先后被確定為全省婚俗改革試點、“禮安齊魯”喪俗改革試點,群眾對紅白公事辦理的滿意度保持在95%以上。

壽光的實踐說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移風易俗,既要立足當下,扎扎實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又要著眼長效長遠,完善制度規(guī)范,用全社會最廣泛的正能量,示范和引領群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把制度建設、加強保障作為關鍵點,著力在常態(tài)長效、見行見效上求實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持續(xù)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作為一項根本任務,切實抓緊抓好”。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是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全方位、多層次建立長效機制,才能更好地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保障,才能更好地推動經(jīng)濟發(fā)展,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

強化黨委政府主導作用,完善激勵保障機制??h級層面,針對各類先進典型、志愿服務,推出優(yōu)先推薦評先樹優(yōu)、免費查體等10方面33項禮遇舉措,每年為先進典型、志愿者購買人身意外傷害險,樹立“重德獎德”的鮮明導向。村級層面,各村廣泛開展美麗庭院、文明家庭評選活動,將個人私德、社會公德與村民福利掛鉤。比如,洛城街道屯田西村社區(qū)化改造后,每年評選“紅旗樓道”,以先進帶動整村風氣,成效顯著。

強化個人信用制約作用,完善信用獎懲機制。將公德與信用掛鉤,人人建信、公德入信、整村授信,個人信用直接關系到政務審批、銀行貸款等,讓有公德、講奉獻的“處處方便”,讓失德失信的“處處難行”。截至目前,全市968個村全部完成整村授信,17.2萬戶被評為星級信用戶,累計授信258億元,發(fā)放優(yōu)惠貸款198億元。

強化先進典型示范作用,完善典型選樹機制。縣級層面,建立“壽光好人”月度評選、“感動壽光人物”年度評選、鎮(zhèn)街部門表現(xiàn)突出個人年度評選機制。村(社區(qū))層面,建立“四德榜”“紅灰黑榜”動態(tài)上榜機制,好典型上紅榜,公開展示表揚;不文明行為、違規(guī)違法行為上灰榜、黑榜,公開曝光批評,真正把好典型發(fā)現(xiàn)在平時、樹立在平時、宣傳在平時,全面放大榜樣的示范效應、負面行為的警示作用。在此帶動下,全市向上向善的風氣更加濃郁,先后涌現(xiàn)出縣級以上先進典型1100多名,其中兩人被評為全國道德模范,26人榮登“中國好人榜”。

責任編輯:潘旺旺